人參皂苷全球科研史

  • 1962-1965年:日本天然藥物化學家柴田首先鑑定各種人參皂苷的結構。
  • 1966年:柴田教授發表二醇型原人參皂核的生產方法。
  • 1968-1984年:全球各先進國家開始研究人參皂苷的生產與抗癌學術研究。
  • 1985年:日本 Odashima, S. 發表人參皂苷Rh2可抑制肝癌細胞生長。
  • 1987年:韓國Yun,T.K.發表人參對各種癌症有預防作用。
  • 1991年:日本 Ota,T. 發表人參皂苷的代謝途徑。
  • 1991年:日本Kikuchi,Y.發表人參皂苷Rh2可與化療藥物Cisplatin發揮協同作用抑制腫瘤。
  • 1993年:Tode,T.發表人參皂苷Rh2可抑制人類卵巢癌細胞。
  • 1994年:日本Kikuchi, Y. 發表口服人參皂苷在體內的轉化途徑。
  • 1996年: Kitagawa, I. 發表人參皂苷能抑制腫瘤的浸潤與轉移。
  • 1998年: Akao, T.與Kobashi, K. 發現人參皂苷CK是人參二醇型皂苷在體內的主要抗癌代謝產物。
  • 2000年:中國大陸開發人參皂苷Rg3成為國家第一類抗癌新藥。
  • 2002年:中國台灣第一代含人參皂苷保健食品完成動物實驗與人體臨床觀察。
  • 2006年:中國公司研製人參皂苷Rh2產品上市。
  • 2016年:加拿大成功研發16組分稀有人參皂苷產品“Redsenol(瑞得生)膠囊”。
  • 2017年:加拿大精選八種高活性稀有人參皂苷復配製劑——Redsenol-DAG口服顆粒(滴丸)。

科研突破背景

三十多年前,科學界就已發現稀有人參皂苷具備極強的生物活性。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, 現已確認稀有人參皂苷在增強效果、提升生存品質、防止複發轉移方面都有積極意義。

科研困局一

長期以來,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了稀有人參皂苷的巨大價值,但由於普通人參、 西洋參等五加科植物中幾乎不含稀有人參皂苷成分,經炮製為紅參(人參、西洋參的熟製品)後,獲取率也僅為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, 也就是從100KG紅參中大約只能提取到1—10克的稀有人參皂苷。更由於技術手段不足、製備工藝複雜及資源稀缺等客觀因素影響, 導致稀有人參皂苷的工業化大規模轉化製備難以實現。

科研困局二

多種天然原型人參皂苷都無法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,比如R1、Ra1、Ra2、Ra3、Rb1、Rb2、Rb3、Rc、 Rd、Rg1等,這些天然原型人參皂苷須經胃腸代謝,轉化成稀有代謝產物才能被順利吸收利用。

科研困局三

稀有人參皂苷不溶於水,也難溶於油,傳統製劑分散技術無法解決有效吸收利用的問題。


加拿大皇家以諾4項核心技術

加拿大皇家以諾植物藥公司歷經10多年科研攻關,獨創四大核心技術,攻克稀有人參皂苷組分的原料 炮製、提取、轉化製備及復配難關。 GMP標準工業化批量生產基地已在加拿大溫哥華建立,眾多北美和歐洲的用戶已然受益。

Ⅰ 原料炮製技術

運用獨有植物細胞汽爆工藝,成功炮製出新型西洋紅參,富含多種原型人參皂苷及稀有人參皂苷。

Ⅱ 皂苷提取技術

最新分子結構定向改性組合技術,提取原型皂苷成分及稀有人參皂苷成分。

Ⅲ 轉化製備技術

高選擇性定向脫糖降解和脫水轉化人參皂苷專有技術, 將原型人參皂苷成分成功轉化為稀有人參皂苷成分。

Ⅳ 復配製劑技術

獨有納米固體分散微包技術,將多種稀有人參皂苷成分 復配為(瑞得生)水溶性硬膠囊和Redsenol-DAG口服 顆粒(滴丸)製劑,各成分協同作用,達到1+1>2的倍 增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