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参皂苷全球科研史

  • 1962-1965年:日本天然药物化学家柴田首先鉴定各种人参皂苷的结构。
  • 1966年:柴田教授发表二醇型原人参皂核的生产方法。
  • 1968-1984年:全球各先进国家开始研究人参皂苷的生产与抗癌学术研究。
  • 1985年:日本 Odashima, S. 发表人参皂苷Rh2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。
  • 1987年:韩国Yun,T.K.发表人参对各种癌症有预防作用。
  • 1991年:日本 Ota,T. 发表人参皂苷的代谢途径。
  • 1991年:日本Kikuchi,Y.发表人参皂苷Rh2可与化疗药物Cisplatin发挥协同作用抑制肿瘤。
  • 1993年:Tode,T.发表人参皂苷Rh2可抑制人类卵巢癌细胞。
  • 1994年:日本Kikuchi, Y. 发表口服人参皂苷在体内的转化途径。
  • 1996年: Kitagawa, I. 发表人参皂苷能抑制肿瘤的浸润与转移。
  • 1998年: Akao, T.与Kobashi, K. 发现人参皂苷CK是人参二醇型皂苷在体内的主要抗癌代谢产物。
  • 2000年:中国大陆开发人参皂苷Rg3成为国家第一类抗癌新药。
  • 2002年:中国台湾第一代含人参皂苷保健食品完成动物实验与人体临床观察。
  • 2006年:中国公司研制人参皂苷Rh2产品上市。
  • 2016年:加拿大成功研发16组分稀有人参皂苷产品“Redsenol(瑞得生)胶囊”。
  • 2017年:加拿大精选八种高活性稀有人参皂苷复配制剂——Redsenol-DAG口服颗粒(滴丸)。

科研突破背景

三十多年前,科学界就已发现稀有人参皂苷具备极强的生物活性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 现已确认稀有人参皂苷在增强效果、提升生存品质、防止复发转移方面都有积极意义。

科研困局一

长期以来,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稀有人参皂苷的巨大价值,但由于普通人参、西洋参等五加科植物中几乎不含稀有人参皂苷成分,经炮制为红参(人参、西洋参的熟制品)后,获取率也仅为十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, 也就是从100KG红参中大约只能提取到1—10克的稀有人参皂苷。更由于技术手段不足、制备工艺复杂及资源稀缺等客观因素影响,导致稀有人参皂苷的工业化大规模转化制备难以实现。

科研困局二

多种天然原型人参皂苷都无法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,比如R1、Ra1、Ra2、Ra3、Rb1、Rb2、Rb3、Rc、Rd、Rg1等,这些天然原型人参皂苷须经胃肠代谢,转化成稀有代谢产物才能被顺利吸收利用。

科研困局三

稀有人参皂苷不溶于水,也难溶于油,传统制剂分散技术无法解决有效吸收利用的问题。


加拿大皇家以诺4项核心技术

加拿大皇家以诺植物药公司历经10多年科研攻关,独创四大核心技术,攻克稀有人参皂苷组分的原料 炮制、提取、转化制备及复配难关。GMP标准工业化批量生产基地已在加拿大温哥华建立,众多北美和欧洲的用户已然受益。

Ⅰ 原料炮制技术

运用独有植物细胞汽爆工艺,成功炮制出新型西洋红参,富含多种原型人参皂苷及稀有人参皂苷。

Ⅱ 皂苷提取技术

最新分子结构定向改性组合技术,提取原型皂苷成分及稀有人参皂苷成分。

Ⅲ 转化制备技术

高选择性定向脱糖降解和脱水转化人参皂苷专有技术, 将原型人参皂苷成分成功转化为稀有人参皂苷成分。

Ⅳ 复配制剂技术

独有纳米固体分散微包技术,将多种稀有人参皂苷成分 复配为(瑞得生)水溶性硬胶囊和Redsenol-DAG口服 颗粒(滴丸)制剂,各成分协同作用,达到1+1>2的倍 增功效。